中國時報【吳垠慧╱台北報導】
龍在十二生肖排行第五,與鳳凰、麒麟、龜並稱「四瑞獸」,也是人們想像創造出的生物,合併了九種動物的形象,包括蝦眼、鹿角、牛嘴、狗鼻、鯰鬚、獅鬃、蛇尾、魚鱗和鷹爪。傳說中龍能隱能顯,春風時登天,秋風時潛淵,還能興雲致雨,很早就出現在中國文化中。
從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歷代與龍相關的古文物,便可知龍有著不可抗拒的神祕魅力。如商後期的《蟠龍紋盤》,盤面大龍首為中心,龍身隨圓形盤面蟠繞,間飾有一夔紋、二小魚。如果盤裡注水,蟠龍彷如自水雲、夔龍、魚鳥間扶搖而上,是殷中期王宮貴族喜愛的設計。
龍是帝王象徵,宋代馬遠的《乘龍圖》描繪老仙人乘雲氣御飛龍,老者鼻長,面相上稱為「老龍相」,與當時皇帝寧宗面相特徵相符。中國皇帝死後升天,上天乘龍,而道教神仙生存不受時空限制,乘龍遨遊天際間符合神仙形象,宋代皇室又信仰道教,馬遠的畫呼應皇帝、龍與成仙的關係。
古代只有皇帝才能以五爪龍為記號,其他皇族和大臣只能用四爪龍或蟒。宋代緙絲《花間行龍》刺繡五爪金龍昂首闊步遨遊於百花叢中,十餘種四季花卉爭奇鬥艷象徵生命綿延不息。
不只漢民族愛龍,遼代《玉龍紋盤》也展現契丹族對於龍的喜愛,玉匠以精湛的鏤空和雙面雕技巧,雕琢出身軀像飄帶般彎曲翻轉,全身覆滿細鱗、四肢飽滿的龍紋。技藝純熟且風格華美的玉器相當罕見,推測可能是皇室用品。常民生活也有龍的蹤影,如廟宇雕龍、龍舟競賽等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art
    全站熱搜

    urcai19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